关于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7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储宁平代表:
您在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议案收悉。市营商环境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您的意见建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4年,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需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挂牌成立蚌埠市营商环境局,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专责创优营商环境、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助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是全省唯一单独运行的市级营商环境机构。市营商环境局始终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按照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抓好每一天、使劲往前赶,紧盯全市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聚焦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落实企业诉求“挂号制”工作要求,创新开展“千企万众评科长”活动,坚持对标先进,开展系统治理,不遗余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二、关于您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专项服务提升。
市各有关单位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聚焦专项服务提升。市司法局搭建风险“防火墙”,深化“法律服务进万企”“法治体检”等活动。今年上半年,共走访企业203家,撰写法治体检报告57篇,梳理法律风险点131个,提出法律建议数131个。市人社局持续推进“2+N”招聘对接。为促进供需双方对接,我市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通过“线下”+“线上”融合的方式,大力举办招聘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保障我市就业局势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共举办招聘会706场,服务企业8272家次,达成就业意向28675人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化要素保障,今年上半年,报批各类建设用地71个批次、7227亩,供应各类土地8365.5亩,土地价款收入41.44亿元。市住建局推动建筑业企业资质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期间,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共晋升特级资质1家,一级总承包企业由11家增至25家,二级总承包企业由54家增至513家;一级专业企业由10家增至34家,二级专业承包资质156家增至329家,不分等级专业承包由81家增至107家。市商务和外事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持续开展徽动全球出海行动,今年上半年,发布333场境外推荐展会目录,动员全市外贸企业参加境内外国际性展会72场次,组织企业参加137届广交会,向省厅新争取展位1个,全市展位总数首次突破30个。市统计局深化统计服务,持续做好日常服务企业台账的收集汇总及上报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市共走访服务企业412家,发放辅导服务包169个。市税务部门坚持助企增信、育企护信、惠企享信,开展纳税信用“A级路E起行”活动。今年上半年,培育A级纳税人7585户,同比增长37.31%。组织召开“税企面对面”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18条。常态化开展优质中小企业走访活动,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累计解决疑难问题22个。
(二)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市营商环境局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开门教育,问计于企,问需于企。持续深化“服务意识”改革,打造“关系更融洽”的人文环境需要建立政商交流合作的平台。一是常态化收集企业诉求。线上,依托安徽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一口收办”企业反映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线下,选配1312名干部包保重点企业项目。同时,向社会公布市营商环境局办公地址及联系方式,方便各位企业家反映企业项目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今年上半年,共收集办理企业诉求1549件,已办结1546件,办结率99.81%。二是疑难复杂问题提级办理。对重难点办件按程序请分管副市长、市长提级调度,坚持市领导现场办公活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解决问题、解释政策、纾解情绪,提高企业满意度。市领导召开现场办公活动30余场,天润化工、工驰汽车、奕鑫新材料、万华板业、博泰塑业等一批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得到及时协调解决,有效维护了企业利益,保障了企业发展。三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民营企业恳谈会成果。对每一期民营企业恳谈会上收集的诉求建议,通过“挂号制”平台,一口收办、闭环办理。202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开展亲清有约民营企业家恳谈会6场,80家企业反映160个问题全部办结,满意率100%。四是建立健全跟踪问效机制。建立企业诉求“挂号制”周报制度,按期向市领导报送近期新增及在办的难办件事项。截至目前已编印29期,推动玖鑫混凝土、瑞泰置业、禹庙物流等一批重难点问题解决。建立正反面案例定期通报机制,累计印发7期,通报23个案例。其中正面案例15个,反面案例8个,有效发挥镜鉴作用。
(二)关于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为深入推进我市政务诚信建设,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等精神,我市印发了《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对建立政府违约失信渠道、认定政府违约失信行为、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等做出了明确要求,并联合有关部门予以推进和落实。一是建立违约失信投诉渠道。信用中国(安徽蚌埠)网站于2023年10月份建成政务违约失信投诉专栏,收集政府违约失信线索,并与信用中国(安徽)实现互联互通,建立系统定期自动推动机制,实现政务失信投诉信息归集共享。二是加强违约失信行为的认定。被投诉主体上级部门或主管部门负责核实认定违约失信行为,实时反馈受理单位。对情况属实且无分歧投诉,核实一起,督促治理一起,推动全部完成整改或与投诉人达成和解协议,拒不整改的,认定为违约失信;对有分歧投诉,推动加快协商解决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违约失信范围包括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产业扶持、政府投资等领域与民营企业签订的各类协议、合同中的违约毁约行为,以机构调整、人员变动等理由不履约的,均属于违约失信情形。政府部门违约失信核实认定信息,由受理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实时全量归集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三是健全失信惩戒制度。我市建立了失信惩戒机制,对存在失信记录的相关主体依法、依规采取惩戒措施,如限制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请、各类融资项目推荐;对存在失信记录的县区,依法依规取消发展改革系统的评优评先和试点示范资格,取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区参评资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依据《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对拒绝或者迟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机关、事业单位,在公务消费、办公用房、经费安排等方面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对存在失信记录的相关主体,依法依规取消评优评先,限制政府资金支持、申请扶持政策、参加政府采购等,实现失信必惩。四是定期开展评估通报。近几年来,我市的政府违约失信案件已实现全面清零,政务违约失信投诉专栏自建立以来也未收到相关投诉线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评估,并对失信情形严重、多次反复失信、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失信案例予以通报或曝光。
(三)试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
我市落实轻微免罚,让执法有力度、监督有尺度、服务有温度。印发《关于落实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的实施方案》,制定《蚌埠市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128项、《蚌埠市民政领域初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事项清单》17项、《蚌埠市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轻微违法行为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13项、《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适用规范》8项,实施行政处罚时,充分考虑客观性、合法性与合理性,做到包容审慎、法理相融。今年上半年,轻微免罚案件数9.97万余件,免罚金额946万余元。将多个执法主体检查事项“合并同类项”,公布两批“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97项,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部门联查比例94%以上,监管执法平均用时大幅缩减。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农业农村领域推行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903份,制定《市场监管领域涉企行政合规指导清单》41项,指导服务市场主体合法守信经营。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全力优环境促发展,为建设美丽珠城、幸福蚌埠,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感谢您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以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办复类别:A
联 系 人:姚帅
联系电话:16605528478
202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