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重磅发布优化营商环境2.0版方案
近日,怀远县印发《怀远县优化营商环境(2.0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从发展环境、要素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四大维度推出12项重点举措,持续擦亮“迎客兴怀·远来近悦”营商环境品牌,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构建稳定便利发展环境,架起政企 “连心桥”
《方案》明确,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健全政企沟通与服务保障机制。常态化开展“亲清有约·政企恳谈会”,依托书记信箱、怀远融媒问政、12345营商环境监督分线等平台,实行企业诉求 “一口收办”“挂号制” 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由县领导挂牌督办,同时梳理共性问题形成长效解决方案。
在企业包保服务方面,创新建立“3+3+2+1+1”联系包保机制——每位县级领导联系 3个重点项目、3家重点工业企业、2家重点“限上”企业或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家外向型企业、1家科技型企业,其余“四上”企业由科级干部包保,实现精准对接、高效服务。针对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推行“全职服务员+首席服务+专人代办”模式,覆盖项目对接、签约、开工、投产等全周期,提升项目落地转化率。
为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方案》提出开展“政策直通车”行动,通过微信、短信、实地走访等方式实现“四上”企业政策推送全覆盖,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此外,深入开展“为企优环境、为民办实事”效能评议,每年评选优秀与后进县直单位各3家、优秀与后进股室各10个,评议结果与干部考核、提拔任用直接挂钩,同时宣传正面案例、通报负面典型,营造良好营商氛围。
打造坚实有力要素环境,破解企业“发展难”
围绕企业发展所需的用工、融资、技术、宣传等关键要素,《方案》提出搭建 “四大对接平台”,依托 “两馆” 场地制定年度对接计划,每月聚焦一个主题开展用工、融资、产需、产学研对接活动。在人才服务上,持续开展人才慰问、子女入学保障、健康体检、疗休养等活动,增强人才归属感;在融资服务上,完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多场次银企对接;在产学研合作上,推动企业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申报创新平台,提升核心技术能力。
为助力企业拓展市场,《方案》明确多渠道加强产品宣传推广:在 “怀远发布” 等新媒体开设品牌专栏,在花鼓灯艺术节、龙虾啤酒嘉年华等线下活动设置品牌专区;组织汽车零部件、高端智能装备等行业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不少于20家次,全年新增外贸实绩企业7家。此外,优化水电气网服务,推行联合报装、“不停供” 施工,临水临电接入实现 “2日踏勘、1周设计、1月完成”,同时完善供热管网布局,为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要素保障。
建设高效便捷政务环境,跑出办事 “加速度”
《方案》聚焦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严格落实政务服务事项 “全省一单”,深化“综合窗口”改革,推出“榴乡易办”政务服务品牌,持续上线 “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提升服务质效。依托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和线下专窗,实现跨区域服务“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收受分离、异地可办”,打破地域办事壁垒。
在项目审批环节,推行开发区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鼓励带方案挂牌,提前指导企业完成环评、能评报告编制,将土地挂牌到项目开工时间压缩至2个月以内,以“拿地即开工”加速项目建设进度。
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筑牢营商 “防护盾”
为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方案》全面推行 “综合查一次” 改革,制定年度联合检查清单,整合检查事项、归并检查时间,推动“双随机、一公开”与“综合查一次”结果互认,减轻企业迎检负担。同时规范行政裁量权,实行“裁量前评估、裁量中说理、裁量后公开”,建立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三书同达”机制,助力企业合规经营。
在监管方式上,深化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原则,探索“721 工作法”——70%问题用服务解决、20%用管理解决、10%用执法解决。针对恶意举报、职业索赔等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大审查力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推进 “多元调解+司法确认+执行保障”联动机制,提升调解协议执行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据悉,《方案》已明确各举措牵头单位与责任单位,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下一步,怀远县将以《方案》实施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与满意度,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融媒体记者 谢勋章)